微信扫一扫
多彩学院

计算机学院以主题教育为牵引持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来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提交人:张皓 浏览次数:1078 发布时间:2023-08-04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主题教育为牵引,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结合“全国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能力培训班”培训学习,持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党建引领强化政治素质

主题教育启动后,根据学校党委部署和学院党委制定的实施方案,全体辅导员有侧重、分层次地开展理论学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围绕辅导员队伍政治素质过硬的要求,学生工作组围绕方案,紧扣工科学生思想状况和身心特点,聚焦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主动设置学习议题,通过周例会集体学习,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学院坚持学生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班建,辅导员从多层面入手,积极开展党建引领下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精神成人。辅导员全部编入学生党支部开展思政教育,带领学生党支部积极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学院各项决定,并通过党日活动紧密团结广大学生党员,由学院辅导员指导的校级示范党日活动立项8项,研究生党建“领航先锋”工程立项6项,学生党支部获评“学生十佳主题党日活动”、优秀主题党日活动案例3项。立项校级社会实践项目、交通·公益项目20余项,两次获评社会实践优秀队伍,学院团委获评2022年度“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指导学生社团获评“成都市百佳社团”。辅导员带领学生在大运会、中国人工智能大会等国际赛事及会议中积极承担志愿服务工作。

        

能力提升赋能队伍成长

围绕主题教育调查研究的要求,学院积极探索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工作的结合点,实施“大学生推进‘智能+’行动计划”,辅导员分别带队,组织开展“大学生推进‘智能+农业’‘智能+教育’‘智能+党建’系列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新津、凉山、彭州等地,以当地行业、产业、教育等与“智能+”的融合作为主要调研、推广内容,了解社情、开拓视野,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个人本领。

针对学院“新手”辅导员较多的实际情况,学生工作组搭建“传帮带”平台,党委副书记肖静亲自指导,为每名新入职辅导员配备“思政导师”,手把手讲道理、讲方法,做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促进共同进步,互相提高,不断营造浓厚协作氛围。为提升辅导员工科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能力,组织辅导员参加学院科研团队组会,不断丰富宽口径知识和技能储备,有利于开展好工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培训,组织辅导员参加校内、外交流和学习活动,并建立学习分享制度,实现以点带面,延伸培训成果。通过定期开展辅导员工作例会、专题培训、学生干部例会,辅导员专题“沙龙”,为辅导员打造交流心得、分享经验、研讨工作的平台。“全国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能力培训班”结束后,学生工作组开展总结研讨,大家围绕“如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与能力提升”等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依次开展交流发言,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培养、培训实效。


协同育人促进共同发展

为进一步炼好辅导员“内功”,拓宽工作视野,提升科研育人成效,学院与行业相关头部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打造示范性合作方案。学院积极构建院企挂职交流体系,安排辅导员到友好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深入到与学生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企业一线学习调研,培养学科思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由辅导员带队,已组织600余名学生陆续前往抖音集团、腾讯成都分公司、京东方等二十余家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实地调研学习,将企业优质科研平台资源转化为教学和育人资源,并聘请企业导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辅导员深度参与学生科创教育的组织、动员,协同各方力量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学生在“互联网+”“ACM”“挑战杯”和“智能车竞赛”等竞赛中频频获奖,仅2022年便有34人获国家级奖项,本科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人数达156人次。

为从实习实践、就业指导等角度全方位支持学生思想成长和能力提升,实现更好就业,学生工作组主动作为,面向用人单位、毕业生开展大调研,了解人才培养质量及满意度,目前积极拓展新就业渠道达34 家,获批2个教育部就业育人实践基地,本科生就业率连续两年位居全校第一;学院学生教育及培养工作深受社会好评,相关工作多次被人民日报官微、全国高校思政网、中国青年报、中国大学生在线等主要媒体报道。


未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将继续紧扣工科学科特点和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特点,遵循育人规律,以主题教育成果赋能队伍建设,促进学院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持续提高,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思政工作提升不断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