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多彩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凝聚合力,扎实做好就业工作

来源:电气工程学院 提交人:樊芝菱 浏览次数:932 发布时间:2023-07-07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决策部署,电气工程学院以学生为中心,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多渠道拓宽就业岗位,多手段提升就业质量,全员参与、凝聚合力、提高效能,主动识变应变求变,高质量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全员参与,让“访企”与“拓岗”紧密结合

以学生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学院领导主动担当,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一是结合学院发展和专业结构特点,抓住市场变化机遇,做好就业结构的优化布局。院长书记主动靠前深入双选会现场推介学院毕业生,学院老师积极参加深化校企合作研讨会、第十七届电力人才就业论坛;首次承办国家能源集团校园宣讲活动,先后与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南瑞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调研座谈,有力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是为加强校企合作,瞄准行业学会,将行业发展和学生就业统一联动。学院联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四川发电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等10余家单位,举办首届“四川电力青年说”活动,成立四川电力青年发展服务联盟。联合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加强蜀道集团校企合作,深度参与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源学会的校企交流活动,助力青年学子拓宽视野,接触行业顶尖技术。先后与中铁武汉电气化局、信承瑞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拓及轨道交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约校企合作协议,设立“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就业奖,引领青年投身强国建设,建功立业。


二、凝聚合力,让“校内”与“校外”育人力量相辅相成

积极研判,建设规划指导“数据库”。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将就业动员工作前置,提前强化就业意识。以找准定位为主线,精准发力,创新成长“新赛道”,让学生在各自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让不同的赛道殊途而归。一是做好信息摸底,针对不同学生就业意愿,提早介入、及时跟进,准确掌握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解决实际需求与困难。二是做好自我剖析,一方面全覆盖开展简历指导工作,指导学生认真总结自身优势与不足,不断明确自身定位,另一方面结合简历积极为学生匹配合适岗位。

整合资源,打造就业指导“讲武堂”。一方面积极整合校内资源,形成育人合力。辅导员、班导师及家长密切配合,通过班导师午餐会、家校沟通等方式,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全面摸清毕业生毕业意向;邀请学校、学院相关领导开展就业形势分析大会。另一方面持续整合校外资源,利用实践“蓄能”,组织学生走进南瑞继保、运达科技等企业,开展参观学习和实习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及相关企业,为毕业就业做好铺垫;联系用人单位开展“一对一”交流,让单位招聘精准化,让学生求职具体化。


三、提高效能,让“指导”与“服务”相得益彰

优化存量,更好提供就业服务。2022年下半年,面对求职季撞上疫情,学院以“云服务”推进学生“云就业”,及时总结梳理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并积极予以回应解决;制作《电气工程学院2023届毕业生选聘指南》,更好搭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平台;制作《电气工程学院2023届就业单位白皮书》,成立就业小组,选拔就业联络员,搭建QQ群、微信群等平台及时推送各类就业信息,发布企业招聘信息1000余条;精确采集岗位需求和求职意向,向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500余条,协助用人单位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30余场;根据就业类型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实行“一对一”“多对一”帮扶,定期了解近况,调整帮扶方向;以不变应万变,优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简化线下办理,更新《电气工程学院就业小组工作规范与管理方法》《本科2023届毕业生就业违约办理流程》,全面配合学校做好网上签约、网上招聘等就业服务工作。

控制减量,强化重点群体帮扶。用心用力用情,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台账,对相关未就业学生开展帮扶,包括开展就业指导实践活动、提供岗位推荐、求职培训等,组织申报求职创业补贴76人次。全程化服务,让求职路上的每一个毕业生都不掉队,让稳就业的基础更实、劲头更足。

就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细致的工作。未来,电气工程学院将进一步拓宽就业的广度,强化服务的精度,全力以赴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实现“就业稳”,奋力交出推进就业工作高质量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