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为要 多维协同 交运学院构筑学风建设同心圆
来源/作者: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浏览次数:1277 发布时间:2019-11-13
学风是治学之风,学习之风,“学风为要”一直是交运学工一直秉承的原则,交运学院积极推动“三全育人”格局,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在人才培养的大格局中助力学生成才,持续完善立体式学风建设体系。
聚力筑锦 构建“大学风”体系协同 全员持续参与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院领导到教师到辅导员、班导师、学生家长、学生干部都在系统之内,交运学院致力于实现全员参与的“大学风”体系。交运学院通过党政联席会议、班导师交流会、系主任人才培养研讨会、走访用人单位等多种形式,共商建设学风机制,共建优良学风。此外,每学年以数据量化形式展现不同年级、班级、专业学生的学风状况,保证学院领导—专业教师—教务员—辅导员对学院各班、各专业的学风充分了解,互动机制保证多方互通,促进各方对学生班风学风的现状的把握和规律的研讨,找准学风建设着力点,做好学风建设的顶层设计。特别是交运学院立朋辈学业导师制度积极发挥朋辈引导作用,发挥“大学风”体系中的朋辈引导作用,依托“薪火计划”晨星之光朋辈学业导师计划,大三大四优秀学子走进大一、大二班级,分享成长感悟,总结过往经验,汇聚星熹之光,点燃成长之灯,以优秀学子蜕变之路触动更多低年级同学奋斗之决心。通过学生党员开展学业自查与督查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服务队的引导作用,助力学业督查支持环节。
聚焦主业 借助数据协同 全方位精准推进
聚焦主业、回归教育之本,积极围绕“三全育人”格局,依托精细化学风发展数据,科学提出学风引领举措,精准发力。交运学院每学年针对班级、年级、专业,围绕班级获奖率、重修率、四六级通过率、竞赛参与率、升学率等多项指标数据等多维度采集学生学业数据,形成数据化、可视化的“学年班风学风建设报告”。掌握数据、运用数据,从班级、专业出发横向对比,掌握同年级同专业学风建设情况,掌握各专业学生学业状况;从年级出发纵向对比,探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间学生学业规律。交运学院挖掘数据,从数据中剖析学生学业情况,透视学风建设薄弱环节,特别是形成对重点学生学业状况的掌控,并针对其薄弱环节,形成从任课教师到辅导员、班导师、朋辈群体的支持系统。针对学风特点,全方位精准推进学风建设的各项举措,首先以学风督查制度为基石扎实根基,把好第一课堂效率关,强化课堂出勤率;其次瞄准学生的需求,针对重点环节持续发力,从学业自评、科研科创、深造交流、论文写作等方面加强专题化学风交流活动,本学期联合外语学院打造“党员在路上”英语四级培训班,此外,通过开展班干圆桌交流会、“聚力筑锦,怀梦共行”系列班级风采展示会,“群英聚首,筑梦英才”系列生涯发展规划会提供班级交流、师生交流、朋辈交流的平台。

多层次举措,筑牢学业发展基础。横向上,拓展学院内外资源,借助外院优势,联合帮扶学生学业发展;纵向上倡导“由上至下”的优秀学风传承文化,成风化人。针对四个年级学生特点与学业发展需求,大一年级关注“适应与规划”大二年级围绕“蜕变与发展”,大三年级聚焦“选择与准备”,大四年级围绕“求职与生涯”,为各年级提供个性化学业导航服务。多层次人才交流,助力学风建设深层发展。交运学院持续助力打通本科-硕士-博士交流平台,强化硕博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学业交流,为本科生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激发本科生求学之动力。通过多层次人才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院硕博研究生的力量,提供本科生了解科研活动的渠道,打破本科生畏惧科研的传统心理,构建本科生近距离了解科研活动、论文写作概况的平台,为本科生规划学业发展,建立深造信心奠定基础。

上一篇文章: 电气工程学院陈勇副书记率学生工作组到竺可桢书院交流工作
下一篇文章: 土木学院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开展中期工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