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提交人:李曦 浏览次数:626 发布时间:2025-01-17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表明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机械工程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厚植百年红色基因和文化底蕴,坚守育人初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建+N”特色培育体系,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力,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推进“党建+特色团队培育”模式,探索专业团队党建育人
以专业学科为依托,通过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建联学,实现师生共同交流学习进步,形成党建育人特色亮点,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打造党建育人活动精品品牌。面向新生开展有特色的入党启蒙系列教育:一张“红图”点亮初心,发放新生入党启蒙手册,帮助新生学习了解入党流程;一本“好书”启迪心灵,发放《共产党宣言》,引导思想成长和人格塑造;让青春在党旗下熠熠生辉,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讲座,坚定理想信念。
开展党员教师优秀示范课堂建设,切实提升党建育人成效。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改变原有单纯教书育人角色,提升教师育人素质和工作水平,凸显育人成效,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升。依托教学与学科平台开展支部建设,在日常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员教师将专业发展历程中的红色故事融入课堂,让学生党员感悟师生校友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担当。
以党员发展为渠道,创新党员培养发展“七个一”工程,实现党员能力全面提升。将党团教育融入新生教育,学生党员通过“七个一”工程,准确认识自我,不断反思自己,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持理论学习,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将专业学习和主题党日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担当意识;支部党员担任“学霸导师团”成员,实施“党员一帮一”,签订“签订先锋承诺书”,为学业困难学生提供学科精准帮扶。
二、推进“党建+特色活动培育”模式,开展特色党日活动实践
对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规划和资源整合,实现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创新党建协同思政育人方式,从多元融合的角度引导学生将党的理论与专业学习、科技竞赛、社团建设、选树先进等多方面进行融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发挥育人示范引领作用。党团群共建开展立体化常态化“大学习活动”,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立体化常态化“大学习活动”,深化学生党支部特色党日活动内涵;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走访红色基地,赓续红色城市蕴含的精神力量;观看红色电影,感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走访企业行业,担当制造强国使命;走访慰问老党员,汲取信仰的力量,在实践中提升党建育人成效。
强化党建示范引领,有效提升社会服务水平。通过开展“体验式”“参与式”“多元化”活动,使组织生活真正“活”起来;聚焦党建赋能服务和凝聚民心,推进党建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做实为民服务事项,拓展为民服务渠道,在迎新工作、家长开放日、敬老服务、青春义教都有机械学子的身影,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志愿服务已成为学院师生的自觉行动。
三、推进“党建+特色文化培育”模式,开展党建特色文化建设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点将主题党日活动与美育活动相融合,如美育沙龙的绘画之美、影视之美、生命之美、科研之美等具体活动,实现文化作品与红色教育相结合,将主题教育情境化、立体化,增强学生党支部党建特色文化氛围。
四、推进“党建+特色研究培育”模式,党建引领科技创新能力
结合和利用党建资源,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着力提升发展党员的培训教育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支部学生党员的专业特长和创造力,依托各类学生科创比赛,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预备党员的实践教育,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不断提高综合能力,自觉养成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抓点带面、连点串线、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思路,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在品牌建设上聚焦用力,持续深挖学院学校红色资源,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文章: 智慧学院三维美育新实践,全方位激活立德树人新动能
下一篇文章: 向“新”而行,材料学院五措并举加强学风建设